在20世纪军队创建的初期,毛泽东尽管年仅三十出头,但却展现出许多深刻的见解。例如,他曾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选择强攻井冈山(秋收起义),并反对前往湘南(遭遇八月失败)、在1930年抵制进攻长沙,以及在1932年不同意进攻赣州等决策。尽管他的观点多次遭到众多人的质疑和反对,历史的事实证明他所持立场是正确的、并且是极具前瞻性的。
1929年1月,蒋介石发起了对井冈山的“会剿”,红四军和红五军面临异乎寻常的严峻挑战,前委决定红四军应避开敌人的锋芒,暂时撤离井冈山。然而,在撤离之后,下一个目标的选择成了红军内部热烈讨论的话题。宋裕和,后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于1970年回忆起当时的争论情形时说:“后来,刘型同志也对此进行了讨论,并且成立了前委,同时,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也传达到了井冈山。主席仔细阅读了这个决议,发现其中有几条是颇具价值的,比如建立政权、扩大红军,以及红军需要积极宣传和组织群众等。虽然这个决议确实存在某些缺陷,但基本精神是积极向上的。主席在收到这个决议后,立刻召开了会议,并最终决定带领红军往赣南和闽西地区前进。”
展开剩余57%当红军抵达那里时,打算开辟新的根据地。那一时期的讨论依旧热烈,有部分人提议向北进军至长沙、新余、抚州和南昌,但面对敌人强大的力量,显然是条不归路。1930年试图攻打长沙毫无成果,而进攻南昌也未能如愿(不过是曾在赣江边稍微开了几枪)。最终,正是毛泽东的明智选择使得红军前往赣南与闽西,这一决策成功拯救了脆弱的红四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红四军逐渐开创了中央苏区,发展壮大如同星火燎原,军队人数也增至数万。回首往事,宋裕和不由得感叹道:“主席是很伟大的,是令人敬佩的”!
陈冠任著作以及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这两本书对以上事件进行了详细记录。这套书不仅描述了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如何不怕争议,力挽狂澜拯救党的历史,同时,也讲述了毛泽东因其伟大和正确而最终成为中共和全国领袖的历史进程,因此被称为“毛泽东领袖史”。这两本书成为了该出版社年度的畅销书,并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备受欢迎的红色历史书籍。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